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爱国情怀,7月1日至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实践团队赴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敖山镇洋林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研学侨乡历史,传承先辈精神
洋林村地处敖山镇东部,前身为安置归国侨民而设立的敖山华侨农场。实践队员们跟随当地的干部,走进归侨长廊,了解越南归侨的迁徙发展历史。1982年中侨办为妥善安置难侨积极创建了华侨农场,中途该地遭遇雪灾,损失巨大,但在2008年后农场体制改革后,侨民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聆听华侨历史,大家深刻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侨民的温暖与关怀,感悟老一辈归侨归侨爱国爱乡、勤勉奋斗的家国情怀、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
走进少数民族村,共话民族团结情
2008年敖山华侨农场撤场建镇,改制为洋林归侨少数民族聚居村,目前全村共有瑶、壮、傣、京、苗、侗、汉7个民族。同学们参观了村内少数民族特色建筑,了解该村将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结合当地“三月三”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节发展文旅业推动乡村振兴。
红色故事进课堂,浸润童心欢乐多
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实践团队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了红色历史故事宣讲活动。队员们以创新宣讲方式,通过自制的手偶给当地的留守儿童绘声绘色地讲述了《鸡毛信》的故事,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红色历史故事课。
推广普通话,促进民族大融合
普通话作为各个民族之间沟通和交流的纽带,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团队借助《红星闪闪》歌曲和手势舞教学,激发少年儿童学习普通话兴趣,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当地青少年的文化素养,推动当地各民族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大融合。
走进敬老院,探望暖人心
为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实践团队前往了敖山镇敬老院,为当地的留守老人送去温暖。队员们有的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有的陪老人们唠家常、聊趣事、表演文艺节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关爱老人,用自己的真情实意来温暖老人。
学思践悟二十大,砥砺奋进新征程
在敖山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座谈会上,团队成员们有幸聆听了党的二十大代表唐国徽讲述亲身故事,他提到青年学子们要有梦想、重情义,还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同学们感受到青年应当奋力拼搏、有所作为。
通过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成员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努力实现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