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影响

当前位置:首页> 专业建设> 社会影响> 正文
  • 【江西日报】【江西新闻】“两课”融合 “五台”并举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更新时间:2020-11-02 14:22:46 点击数:次 字体:【
  •     

    资料图

      “目前婚宴酒席存在较为严重的浪费现象,多数人仍然把宴席看作是撑面子的工具,迫切需要正确引导”      “我们家现在非常注重理性消费,前几天一家五口在外面吃饭,只点了四菜一汤,而且还全是家常菜……    “这是国庆期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题开展的“思政课二课堂”实践活动,同学们踊跃提交实践报告谈体会。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如何使学生有效将思政课的理论与课外实践实现对接,是高校思政课教学长期面临的共性问题。近年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坚持将一二课堂融合,有机衔接教学,创新性设置思政课第二课堂,实现了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统一。

      一是教师的擂台,变“授课”为“赛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在“立德树人”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如何走出常规的授课形式,让学生真正爱上思政课?为此,2017年,学校党委审时度势,结合校情确定从一二课堂融合方面入手,不断深化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有力提升了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此后,“本学期第二课堂实践主题怎么设计?”“如何结合抗击新冠疫情、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杜绝浪费开展课内实践?”等讨论设计思政课第二课堂实践主题,成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每个学期的重头戏,也激发了教师上好思政课的热情。为了调动思政课教师投身第二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从今年开始,在原有思政课第一课堂教学评比的基础上,新增一二课堂融合实践教学示范课程、优质课程等的评选表彰,拟从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设计、内容、目标、方法、过程、特色创新,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综合评比,并将结果纳入对相关学院、教师和辅导员等考核评价体系,从而实现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从“授课”为“赛课”,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从“要我做”为“我要做”。

      二是学生的讲台,变“学习”为“演绎”。9月22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绽放抗疫青春·决胜全面小康”2020年大学生讲思政公开课决赛圆满落幕,比赛共吸引了全校251个学生团队、1000多名大学生参与,让学生们由被动的“听”变为了主动的“讲”,由思政课的“学习者”变成了“演绎者”。在这次公开课比赛中,参赛选手纷纷将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青春事迹作为生动教材,综合运用ppt、视频、音乐、朗诵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深入浅出、层层递进,深情并茂地解读抗疫精神,展示决胜全面小康征程中的青春力量。一堂堂别开生面、引发共鸣的大学生“思政课”,正是学校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最直观的缩影。近年来,学校在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通过“微视频”“口述史”、社会调查报告等形式,主动走上讲台,引导大学生向同辈讲述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伟大成就,讲述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以实际行动增进对思政课的理解和认同,让思政课教学有声有色、有景有境、有情有义、有滋有味,让思政课堂真正“红”起来。

      三是实践的平台,变“耳闻”为“见闻”。在江铃新能源车生产车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周国华问同学们:“大家知道新能源的汽车生产过程吗?这些车与传统的燃油动力汽车有什么不一样?”这是周国华老师带领学校2017级部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实践教学课的一个教学场景。在这样的实践课上,教师不再照本宣科,而是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选取红色文化、美丽乡村、新时代文明、创新创业现代化企业、服务型政府机关等实践教学基地,引导同学们把理论放置到真实广阔的社会空间中, 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无缝对接,实现“让马克思主义讲中国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从而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带着项目调研,无缝对接教学。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年组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难点,围绕红色文化、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系列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并给予一定经费资助大学生进行调研式的社会实践。据统计,这一项目实施12年来,已累计立项1000余项,专项资助经费60余万元。学校将大学生优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结集出版,目前已出版《育人之路——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社会实践》等10余部。

      四是师生的舞台,变“无形”为“有形”。“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教室里2019级文学院同学模仿表演《上甘岭》感动得大家热泪盈眶。隔壁教室里,两个班级间的辩论赛进行得热火朝天,台上两个专业的同学为了“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争执不下。这就是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实践展示的一个剪影。结合四门思政课主干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学校在第二课堂中采取舞台情景剧、微电影、辩论赛、演讲等多种形式,让内容实起来、课堂活起来,不断提升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把思政课建设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的优秀课程。此外,学校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教学这个渠道,积极构建了青年大学生学习宣传理论的舞台。比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结束后,该校红帽子宣讲先锋骨干们迅速行动起来,先学先行,充分运用学校八一精神研究中心丰富的研究成果,排演出《党指挥枪》舞台剧宣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支部、进社区、进网络,让理论宣讲接地气、冒热气、添生气,得到了江西日报、江西教育电视台、凤凰网、网易新闻等20余家新闻媒体的关注报道。为了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学校拟从今年起,将第二课堂实践中适合通过舞蹈、歌唱、小品、朗诵等形式表达的教学内容搬上舞台集中展演,使广大青年大学生在创作、参演、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在固化第二课堂教学成果的同时,让思政课焕发活力。

      五是成果的展台,变“作业”为“作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武汉加油!中国必胜!”……今年抗疫期间,学校在将“抗疫元素”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同时,各学院还根据专业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第二课堂教学,如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开展了“以艺抗疫,情暖人间”主题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执笔抗疫,携文御情”主题活动等等,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筑牢战“疫”必胜的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事实上,这已不是学校第一次结合学生专业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教学。2019年10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结合美术专业学生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设计和组织了“告白祖国、献礼祖国”的艺术作品展。同学们运用绘画、书法、雕塑、陶艺、剪纸、工业设计等形式,表达了自己对所学思政课程的理解。展览展出近200幅作品,并以历史发展的重大时间节点为线索,围绕“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次伟大飞跃,聚焦新中国成立70年来辉煌成就,刻画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讲述中华儿女忘我奉献的动人故事。作品入选展出的同学们表示,思政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兴奋感,这样的作品入展让同学们更加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艰辛,更加坚定了“四个自信”。

      经过几年的探索,学校“五台”并举有力推动了思政课一二课堂相互渗透和有机融合,立体式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初步形成,有力提高了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实效性。下一阶段,学校将进一步加大思政课建设的支持力度,多渠道支持思政一二课堂的深度融合,不断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切实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http://epaper.jxwmw.cn/html/2020-11/02/content_5413_3534994.htm​


    http://m.jxxw.com.cn/v5/index.php?c=App_News_v5&m=show_paper&?share=app&siteid=55&contentid=6500458&paperId=2&uid=0&uu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