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突如其来的输入性疫情让南昌疫情防控形势骤然紧张。因疫情防控需要,马克思主义学院线下思政课教学迅速转换成线上教学。“面对面”瞬间切换为“屏对屏”,正在进行的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探索搬到“云上”,能否实时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师生交流顺不顺畅、互动受不受限等,成为全体思政课教师担心的一系列问题。
善变者恒通,勇变者自强。马克思主义学院紧紧结合形势焦点选择授课切入点、结合课程知识点渗透价值点、结合线上特点破解教学痛点,打造出有温度有深度有效度的线上思政金课。全体思政课教师焦虑的心开始轻松起来,有的还打趣说网课让人过了把“网红瘾”。
升温度:结合形势焦点选择授课切入点
“经过这段时间的线上教学,总体上教学质量没有降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梁小军博士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的全体思政课教师线上教学工作会上自信地讲道。结合形势热点和焦点,寻找相对固定的切入点,为“屏幕里的思政课”增加温度,是梁小军老师的三个妙招。
一是课前评论调氛围。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同学,结合自身实践分享感受,有力地促进了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形成。二是随机点名强互动。教师随机点名视频交流,鼓励学生在讨论区互动,及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场,并记入平时成绩,学生都能在第一时间回应。三是组织辩论促思考。教师课前布置课堂辩论任务,学生课前自主组织、主动参加,课中辩论出色,辩论过程环环相扣,辩论主题催发思考。梁小军老师还发现居然从学生那里还能学到一些线上教学的技术,真是意外之喜。
拓深度:结合课程知识点渗透价值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疫情之下,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知使命、勇担当,结合课程知识点潜移默化渗透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马克思主义行的价值点,主动做好思想引领、价值传递,真正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入耳入脑入心入行。
无论授课形式怎么变,“内容为王”是问题式专题化思政课教学坚守的基本原则。即便线下教学转换成线上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罗萍博士仍然感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理论本身的魅力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变强了。一是问题链串接知识点。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链串接起课程知识点,引发学生主动挖掘问题背后的“秘密”。二是专题化加深逻辑性。把教材体系转化为专题化的教学体系,强化了教学内容的逻辑性,达到以“彻底”的理论说服人的目的。三是故事性催生统知行。每位教师一定要在思政课中讲好抗疫故事,使同学们自觉弘扬和传承伟大的抗疫精神,凝聚起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强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一致认为问题式专题化教学确实能点亮思政课堂。罗亮梅副教授说:“理论的光辉越明亮,价值目标的实现就越坚实。同学们的思路随着一个个前置问题,到最后一个个问题的轮替解决,长期渴盼解答的疑惑纷纷破冰,效果比以往要更好。”
强效度:结合线上特点破解教学痛点
线上教学有痛点有难点,教师们以往认为在教室才是教学的“舒适区”。但是,疫情让所有人都不能“适彼乐土”。即使隔着一道屏幕,也要牢牢吸引住学生,是每位思政课教师不得不克服的难题。
2021年省十大优秀思政课名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李海晶博士采用四种方法,系统解决线上教学痛点。一是传资料附加暖提示。上课前,随着课前资料的网络传输,老师们还送去一声轻轻的叮嘱,这让同学们备感温暖。二是调内容增设心讲座。根据形势发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给所有学生专门开设“关注心理健康、阳光快乐成长”讲座,引导学生学会与“压”共舞,积极塑造阳光心理。三是设预案强化多准备。提前熟悉教学平台环境,提前上传学习资料包,提前登录线上教学平台,多准备意外情况下的预案。四是老套路搭配新组合。教师除了运用已有的经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将知识抢答、自动签到、后台监控等新手段请出来,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就在自己身边。“虽然课堂变了,但是老师的授课还是一如既往的丰富饱满,不仅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而且拓展了我们的视野。”2020级汉语国际教育1班杨燕同学这样评价。
方式在变,质量不变。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线上教学班级超过300个,覆盖学生1万余人。师生每天通过学习通、腾讯会议、钉钉等教学平台,搭建起一座座跨越空间阻隔的温情连心桥、理论交心桥、信仰聚心桥。
江西思政:https://mp.weixin.qq.com/s/iKD2IpqYsjKf-LTWuDrqvg
江西教育: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676982812961505160&item_id=676982812961505160&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